不忘初心,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王万春身兼课堂教学、临床带教、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等多个岗位职责,他最喜欢的称呼,还是“王老师”。无论身份怎么变化,他始终没有放下课堂,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王万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他将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王万春善于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和感化学生。他自己是典型的劳模,十分勤奋刻苦,总是以身示范,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白天忙于上课和医疗门诊,晚上忙于备课、组织病案讨论、开展科研等。他总跟学生说:“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不仅自己要有真才实学,还要发挥你的才能帮助他人、推动社会进步。”
尽管工作很忙,但王万春对学生的培养却尽心尽责。他认为,大学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自身潜力。他强调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预习、讨论、自主研究和课后拓展等方面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基础和特点,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医者仁心,用爱心对待每一个病人
王万春将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医者,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对医术,他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对病人,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满是仁爱。
王万春是一位名师,也是一位名医。他是江西省名中医,擅长皮肤疮疡疾病治疗,他带领的中医外科治疗虫蛇咬伤更是名扬省内外,被批准为“南方毒蛇咬伤中心”、江西省毒蛇咬伤重点实验室。虫蛇咬伤往往病情危急,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是王万春的常态。“有的时候刚躺下,有时候刚吃几口饭,接到电话就得往医院赶。”对于王万春的工作,妻子心疼又无奈:“时间就是生命,没办法,病人安全和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中医外科多疑难之症,疮疡恶疾多溃腐脓疡,多伴有腥臭、恶臭等特点,对病人是一种煎熬,对医生也是一种考验。“治疗这样的疾病,一定要有耐心,要对病人多点关爱,多点付出。”有些刚来实习或者进修的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流脓和恶臭伤口,王万春就亲自上阵,清理伤口和换药,反复教育学生“你对病人付出多少爱心,对伤口付出多少汗水,疮面就给你多少回报,你付出越多,伤口恢复就越快。”
家国情怀,两度出征援乌抗疫
2020年,王万春两度率领专家团队出征乌兹别克斯坦,援助当地抗疫,为国家赢得了尊重,为人类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彼时,国外疫情错综复杂。去了能不能回得来?什么时候能回来?谁也没底!王万春主动请缨,经过严格的培训和选拔程序,成为中国政府援助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这是全国第一支以中医药为主体的援外抗疫医疗队。
带着“中国温度”和“江西力量”,王万春带领专家组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不是在路上就是在现场,没有办法准点吃饭,也没有时间休息,只能在行进的路上打盹,晚上还得开会讨论,写稿汇报等。”专家们克服时差、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生活无规律等障碍,夜以继日,连续作战。
王万春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带领专家组出色地完成了援助任务,得到了乌国总统和民众的高度赞誉。
在乌期间,王万春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医药抗疫经验,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医药已经介入到乌国的疫情救治工作中,有力推动了中医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