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风采   >   正文

杨明简历

发布时间: 2015-07-01   点击:

 

杨明,男,中共党员,1962年5月生,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西省高等学校首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兼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学习经历:

1979.09-1983.0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学士);

1985.09-1988.0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8.09-2001.0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工作经历:

1983.07-1992.07: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助教;

1992.07-1995.05:海南省福林生物医学工程公司开发部经理;

1995.05-1996.10: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1996.10-1998.10:四川省宣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8.10-2002.12: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

2003.01-2005.08:江西汇仁药业集团技术总监;

2005.09-至今: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

2009.09-至今: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主要学术任职:

先后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制药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制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客座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中草药》杂志编辑委员会特邀编委、《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中药》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药品评价》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委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甘肃省中药制药微波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第二届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特长:

长期从事中药学及其工业化开发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中药新制剂、中药新剂型等研究领域尤有特长。能够很好把握中药学学科发展方向,对中药剂型设计理论及中药新型给药系统方面具有深入研究,提出以“证、方、剂”对应原理指导中药剂型设计的理论思想,在业内引起广泛重视。遵循中医传统施药思想和原则,以治疗法则为核心,以中药有效组分为配伍形式,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制剂两种理论体系有机融合,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理论框架。

先后主持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励19项;主编《国家新编中成药》、《中药制剂工艺技术图表解》、《中药药剂学》等著作8部,参编《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等著作4部;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52项获得授权;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多年主持企业研究开发管理工作期间,立项开展中药新药品种研发150多个(其中5类新药20个),新上市品种108个,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了50多份国家发明专利,48份获得授权,使核心技术得到有效地 保护,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新品种产值达6800多万,06年新品种产值达9800万。为国家培养了硕士研究生71名,博士15名,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已成为高校、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骨干力量。

重点研究领域:

中药新制剂的研究——成功开发熊胆舒喉片、熊胆痔疮栓(已获新药证书);天通软胶囊、眼轻松颗粒、克癃胶囊、尔胃康胶囊、脑血清胶囊等8个国家级新药,以及三清茶、神气饮、醒神、风疗灵、甲醛清除剂等保健食品和用品。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应用于新辅料,研制适合发挥中药疗效和易于被现代社会所接受的中药新剂型,研制缓释(胶囊、片)、软胶囊、结肠靶向等新剂型。

制药工程研究——加强药材加工炮制、粉碎、提取与分离、干燥等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并使其成果形成产业化。

中药炮制学的工艺及原理研究——对中药的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理论、炮制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中药新装备研究——针对中药生产过程中设备落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热敏成分损失大、活性成分转移率低、物料性状不佳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单元设备,使之适用于中药生产,为中药企业提供生产车间设计、技术改造及工程项目实施等技术服务。

药用辅料研究——基于注射用药用辅料导致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等问题,研究了中药防潮辅料、促崩辅料、复合型润滑材料等辅料的特征理化参数与其制剂功能的关系,建立了中药固体制剂常用辅料的药用标准。

管理专长:

创新性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为汇仁集团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国内一流,集研究、中试为一体的研发创新平台——上海市汇仁中药技术工程中心,被上海市认定为“企业研发机构”;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筹建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创新的理念、规划和建设,只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中药制剂基础研究平台,并在同类实验室中率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建设验收。

始终坚持以“创新氛围、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竞争意识”为主旋律的团队文化,打造了一支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高效研发团队。形成了主任负责制的运行管理机制,创建了高校背景下的企业化管理的研究机构体系。紧紧围绕着各发展阶段战略目标,以培养“创新氛围、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竞争意识”为核心,推行高效、务实的管理理念;以文化管理、绩效管理为基础,采用360评估考核体系,细化绩效考核指标。以组织管理、流程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为手段,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原则,创建全新的用人制度、薪酬体系和考核办法,全方位地实施战略管理。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实现硬件设备精细化、科研场所严谨化管理。

主要承担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及来源

项目经费

起始年度

终止年度

本人排序

1

五类中药保髓升白胶囊的研制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

116.29

2013

2016

1

2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技术平台

“十一五”

重大新药

创制项目

1072.1

2009

2010

2

3

中药集成创新技术平台

“十一五”

重大新药

创制项目

600

2009

2010

1

4

现代制剂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适宜性研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

620

2006

2009

1

5

五类新药双清片的开发与创新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50

2004

2005

1

6

肾宝片剂的开发与创新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30

2004

2005

2

7

基于组分药动学的地榆升白组分药对相恶配伍规律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5

2013

2016

1

8

中药减压提取工程学原理与技术适应性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5

2012

2015

1

9

青黛炮制过程各环节原理的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2008

2010

1

10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

2004

2006

1

11

符合中药特点的增溶性药用辅料的筛选与评价

国家公益性

行业专项

184

2007

2009

1

12

中蒙药丸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

600

2011

2013

1

13

江西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

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3000

2012

2015

2

14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药制剂高水平实验室

江西省教育厅

1000

2011

2014

1

15

治疗溃疡性结肠类新药肠宁胶囊的研究

江西省高校科技落地计划

100

2012

2014

1

16

国家中药制药工艺与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教育厅条件平台建设项目

50

2015

2017

1

17

制药工程

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计划专项

160

2012

2014

1

18

优质高效中药品种示范研究——肝苏缓释制剂的研究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

32

2002

2005

1

19

中药新药肾宝片的临床研究与开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

50

2004

2006

1

20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平台集成与创新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15

2009

2011

1

21

治疗胃溃疡中药新药-复方甘草胃舒胶囊的研制

江西省

科技支撑计划

2

2011

2013

1

获得的重要奖项、荣誉称号:

1.2013年,“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作用规律与质量控制示范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2013年,“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优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14年,“樟帮、建昌帮中药饮片炮制关键技术传承与应用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2012年,“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优化关键技术”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5.2012年,“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6.2010年,“基于卵磷脂特性的天然产物新型"导向型"脂质递药系统的设计、组装与评价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4)

7.1999年,“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8.2006年,“青黛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2008年,“青黛泡沫浮选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1996年,“熊胆舒喉片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1.2008年,“中医对田径耐力项目(竞走、马拉松、中长跑)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技能调理及运动性月经失调监控”获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田径科技进步三等奖;

12.1999年,“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3.1997年,“熊胆舒喉片的研制”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4.2009年,“中药有效成分的新型给药系统的制备及评价研究”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15.2011年,“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的构建——复方丹参多元释药系统的研究”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16.2011年,“纳米化技术改善中药活性成分的功效的基础研究”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17.2008年,“合成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研究”获2007年度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8.2009年,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19.2009年,获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第2008011号);

20.2006年,荣获“2004年至2005年度江铃青年科技奖”称号;

21.2004年,荣获“第一届南昌市青年科技奖”称号。

主要成果:

1.主编《中药辅料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182126;2014年9月出版

2.主编《药剂学》(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067-6805-4;2014年8月出版

3.主编《国家新编中成药》(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13820-8/;2011年4月出版

4.主编《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2392599;2008年8月出版

5.主编《中药制剂工艺技术图表解》,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136983;2010年12月出版

6.主编《中药药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32-0880-2;2012年7月出版

7.副主编《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15139-9;2012年1月出版

8.副主编《民族药成方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19485-3;2014年10月出版

9.参编《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7117072628;2006年1月出版

10.参编《中国药用辅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9787502577421;2006年4月出版

11.参编《中国制剂前处理新技术与新设备》,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750673237;2005年11月出版

12.参编《中国攀西天然药物资源与配置》,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7-5364-4676-4/R﹒1062;2001年3月出版

获得专利:

1.一种麻仁润肠快速分散固体制剂 200510087279.2

2.一种新的乌鸡白凤浓缩丸的制备方法 200310101872.9

3.一种坤宝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82.4

4.一种羚羊清肺快速分散固体制剂 200510087280.5

5.一种六味地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57.6

6.一种金匮肾气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56.1

7.一种女科十珍快速分散固体制剂 200510087278.8

8.一种复方牛黄清胃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5.0

9.一种坤顺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81.X

10.逍遥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132389.6

11.一种柏子仁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53.8

12.十全大补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132385.8

13.知柏地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132388.1

14.补中益气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132387.7

15.一种调胃舒肝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2.7

16.一种妇科养坤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4.6

17.一种中药活性物质分离方法 200510115130.0

18.一种健身安胎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84.3

19.一种金嗓散结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83.9

20.一种藿香正气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55.7

21.一种和胃平肝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6.5

22.一种小儿至宝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74.x

23.一种保和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1.2

24.一种婴儿健脾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72.0

25.一种治疗白带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0510087260.8

26.一种艾附暖宫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59.5

27.一种定坤快速分散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00510087254.2

28.一种通幽润燥快速分散固体制剂 200510087276.9

29.一种小儿消食健胃快速分散固体制剂 200510087275.4

30.一种猴枣牛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7.x

31.一种健脾资生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8.4

32.一种首乌快速分散固体制剂 200510087277.3

33.一种左金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58.0

34.草豆蔻提取物及其制备 200510075386.3

35.一种妇科得生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3.1

36.一种乙肝扶正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86.2

37.一种益母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73.5

38.一种六味地黄异性浓缩制剂的制备方法 200510080057.8

39.一种杏香兔耳风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75384.4

40.陆英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75383.x

41.石刁柏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75382.5

42.一种金锁固精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85.8

43.一种壮腰健肾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71.6

44.一种滋补肝肾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69.9

45.一种资生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87270.1

46.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200910115004.3

47.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201110024323.0

48.一种提取浓缩一体机 201420215897.5

49.一种喷雾浓缩器 201420216006.8

50.一种多层震动干燥机 201420215899.4

51.一种灭菌干燥一体机 2014202159140.5

52.一种挥发油提取收集分离设备 201420216158.8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1688号  邮编:330004  信箱:jzrsc2008@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