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名医风采 > 正文

刘英锋简介

说明: 图片2

刘英锋,男,1960年出生,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和中医(伤寒、金匮和温病等)经典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攻读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基础学科金匮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攻读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基础学科伤寒专业博士,获得博士学位。

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副院长、经典研究室主任,省级一流学科中医学临床基础学科方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学方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信息学科方向带头人,省厅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分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联合会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会副会长、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先后获得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课题共30余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7项,各类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及专业著作8部,获批国家软件专利3项,国家产品专利1项。先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

在教研方面,主持江西省研究生精品课程《伤寒论辨证分类纲要》、《中医辨证论治程式通论》两项;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4次;以中医专家参与中国医师协会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学术研究主攻中医经典辨证论治方法的统一性与规范化,注重临证系统观察与中医信息化结合,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理论的证治内涵,进行系统性、结构化的整理与发掘,以望有效提升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科学水准。具体形成以下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

1.沟通寒温辨证理论,统一中医证治分类框架。在继承弘扬姚荷生教授“统一中医诊断分类”、万友生教授“寒温统一、内外沟通”的学术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以经典理论为源头、以证治分类为核心,系统探讨中医经典辨证纲领的统一性与规范化的研究思路;在方法学上引入KDD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文献进行诊治相关性分类研究,先后主持了“少阳三焦经系的证治分类研究”、“伤寒温病辨证纲领的统一性研究”、“中医经典证治分类体系的构建”、“基于伤寒学证治本体分析的辨证要素系统研究”等课题,相继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杂志等等核心期刊提出了统一中医表证分类、沟通寒温营分证治、丰富三焦膜病内容等学术新观点,完成了统一中医辨证分类方法以及部分关键经典方证的证治分类等专题研究,完善和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对提高中医临床指导疑难杂症的辨治,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与提升作用。

2.注重名医学术传承,总结豫章名家学术经验。先后主持了“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的总结研究”、“陈瑞春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中医传承规律与模式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数据挖掘等技术,系统总结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经方名家陈瑞春等豫章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尤其对他们在柴胡类方、乌梅类方、寒温合方、经时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的总结研究上成效突出,发表了“从寒温理论沟通看厥阴主风病机与乌梅类方活用”、“从三焦理论看“和剂”小柴胡汤的后世化裁规律”等较具社会影响力的系列论文。

3.搭建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平台,凸显信息技术优势。根据本学科方向以文献为基础,以临床为主导的学术特点,组建中医信息化工程中心,先后承担了“中医信息学研究平台的构建”、“中医病案数据库平台的构建”、“基于中医智慧诊疗云平台的江西省名老中医资源挖掘整理研究”等建设项目,开发了学科顶级、国内领先的中医证治信息集成平台,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继承发展与集成创新提供了技术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