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陈日新--在赣鄱大地浇灌针灸之花,为中医传承奉献毕生精力

发布时间: 2020-11-18   点击:

【简介】陈日新,男,1956年11月出生,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热敏灸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灸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针灸学会会长、江西省热敏灸学会理事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附属医院副院长,江西热敏灸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坚定不移,30余年只做一件事

陈日新教授执着中医灸法研究33年,创立了灸法新技术,创新了灸法理论,提高了灸疗疗效,推动了灸疗学科大发展,提升了中医灸法的社会服务能力。发表论文208余篇,SCI收入31篇,出版热敏灸专著11部。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世界中联中医药国际贡献二等奖1项(均为第一负责人)。获“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等18项荣誉称号。2020年初,带领团队应用热敏灸技术参加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并支援湖北,是全国唯一中医灸法援鄂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理论突破,引领灸疗新天地

陈日新对灸法的研究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全国针灸临床是“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灸法萎缩的状况。他在艾灸过程中发现了一组奇异的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等灸感现象,于是带领课题组从灸疗热敏现象入手,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历经18年不懈探索,发现了灸疗的三大新规律,这为创新灸疗技术,提高灸疗疗效,振兴灸疗学科,提升灸疗社会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临床基础。

(一)穴位有状态之别,而不仅仅是位置之别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腧穴仅有位置之别。陈日新在临床中发现,腧穴存在敏化与静息两种功能态之别!敏化态腧穴对外界针灸刺激才能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这是腧穴的本质特征!结合《黄帝内经》对腧穴的原始定义,于是陈日新在2006年首次正式提出腧穴敏化新概念,这对灸疗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针灸得气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长期以来艾灸得气概念是空白!悬灸能否激发针刺样的得气现象? 是否必须激发得气才能提高疗效? 陈日新研究表明,艾灸也能像针刺一样激发得气,并且必须激发得气才能提高疗效。因此,2008年陈日新等提出了“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新理念,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开辟了灸疗调控人体机能的一片新天地。

(三)辨敏施灸,而不仅仅是辨证施灸

由于腧穴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敏化态腧穴对外界刺激更敏感,产生“小刺激大反应”,选择敏化腧穴能显著提高疗效。因此,陈日新提出“辨敏施灸”新概念,有效解决了灸疗临床长期以来悬灸过程中穴位如何个体化准确定位,灸量如何个体化定量的关键技术难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技术创新,推动了灸疗学科大发展

(一)创立了辨敏施灸新技术

陈日新应用灸疗三项新规律,创立了“探敏定位,辨敏施灸,量因敏异,敏消量足”的热敏灸新技术。2006年热敏灸技术通过江西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任主任委员,评价意见为:热敏灸属原始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著名针灸学家魏稼教授评价:“新灸法无论理论、技术和疗效都是针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10年热敏灸成果受邀参展上海世博会,列为重点推广的国际合作项目。

(二)显著提高了灸疗临床疗效

陈日新采用了大样本、多中心、中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别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围绕辨敏选穴是否优于辨证选穴关键问题,对比其疗效差异。结果表明,疗效显愈率平均由34.4%提高到76.4%!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中。热敏灸新技术的创立开启了一条源于经典、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灸疗发展新路。

(三)推动了灸疗学科大发展

2006年陈日新出版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专著,首次提出了腧穴敏化新概念。2011年,根据新的研究进展,发表论文“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再次阐述腧穴敏化新理念。2016年,又发表了《再论“腧穴敏化状态说”》论文,从循证评价、基础研究与理论构建三方面论述腧穴敏化状态说。2008年在《中国针灸》发表论文提出了“灸之要,气至而有效”,阐述了艾灸必须激发得气才能提高疗效等新观点,完善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2013年再次出版热敏灸专著,正式提出了“辨敏施灸”新概念,发展了“辨证施灸”的理论。这些灸疗新概念已经写入“十二五”教材《实验针灸学》,对提高灸疗疗效发挥了重大指导价值。2018年又发表论文“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的研制与初步评价”,进一步量化了得气的评估。2019年发表论文“试论艾灸得气”,正式定义了艾灸得气新概念,即艾灸得气是指一组与疗效相关的、舒适的透热、扩热、传热等感受,而不是局部、表面的热感,填补了艾灸得气理论空白。至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灸疗理论新体系,促进了灸疗学术发展的新跨跃,技术水平的大提升。2016年发布了热敏灸技术标准,2018年提升为世界中联国际组织标准,2019年正式出版发行,引领着灸疗学的新发展。

教书育人,提升灸法社会服务能力

(一)显著提高了灸法临床疗效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成果临床转化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热敏灸在治疗过敏性病症,脊柱关节痛症,功能性胃肠病症,宫寒性妇科病症,男性前列腺病症及强身健体保健等方面有独特优势。2011年,在江西南昌开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公立三甲医院)。2012年开办了高安分院,2014年组建江西省热敏灸联盟,目前省内已有55家联盟分院;在省外建立了10家分院,标志着热敏灸的临床规模转化。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共500余家医院广泛应用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不仅有很好的医疗作用,而且在强身健体、促进慢病康复等方面的优势也日益凸显。2017年在山东太保庄建立全球首个热敏灸小镇,当地6.2万人使用热敏灸技术强身健体、促进慢病康复。山东省党报刊登了:《热敏灸小镇探索构建全民健康新模式——“小镇”居民走上健身防病大道》文章,同日联合日报也刊登了:“健康水平提升 医疗费用降低 ——热敏灸小镇探索构建全民健康新模式”的文章,高度认可了热敏灸小镇的建设模式与成果。2018年在江西高阜镇也建立了热敏灸小镇,同年江西丰城市启动全民热敏灸推广工作。中国中医药报两次头版头条报道了热敏灸小镇模式,倡导热敏灸技术走进千家万户,让老百姓艾灸起来、健康起来。2018年“热敏灸小镇”写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第10期),在国家卫健委官网刊登。热敏灸小镇模式的成功,为中医灸法助力精准扶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可行性样板。热敏灸的国际辐射效应也进一步发挥,开办了葡萄牙分院、瑞典分院、加拿大分院。2020年出版了《热敏常灸出奇效》艾灸新法专著,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中医特色的慢病康复、强身健体新途径。

热敏灸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带动了艾材的加工业,艾灸的健康服务业。2019年5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全省热敏灸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的目标。

(二)培养了大批灸学人才

热敏灸的社会服务离不开灸学人才培养。2013年,开办了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灸法硕士、博士高级人才。针对大学本科针灸专业的教学对象是针灸高级专业人才及培养的重点将集中反映在知识创新能力上,反映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等特点,对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围绕突出传统针灸学精髓, 揭示其现代科学内涵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目标, 对传统针灸学学术模块构建、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改革做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新的学术框架:即以揭示“四性”的现代科学内涵为主线,由外到内(由外在的各种针灸效应到认识内在的经络腧穴功能);由效应到原理(由观察各种针灸效应到认识其作用机制);由具体到抽象(由具体的针灸作用规律到揭示作用途径而认识其抽象的经络网络联系)的归纳框架。激活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深入学习的求知欲,既启发、引导他们如何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又帮助了学生构建创新能力的载体,有利于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陈日新教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灸法全国协作组组长,每年培训灸法学员1000余人,同时为20多个国家的针灸师培训了热敏灸技术,国际辐射效应进一步发挥。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1688号  邮编:330004  信箱:jzrsc2008@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