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琳,女,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副教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防疫期间线上优质课程优秀奖,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级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黑发积霜织日月,丹心满怀沃桃李。从教十六年来,彭琳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始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潜心教书育人、坚持言行雅正,始终昂首阔步走在立德树人的大道上,严而不缚,爱而不纵,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彭妈妈”,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要求,收获了满园芬芳。
彭琳老师心里装着学生,怀着一颗亦师亦友的真诚之心对待学生,时刻想着如何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彭琳老师心里装着学生,怀着一颗亦师亦友的真诚之心对待学生,时刻想着如何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她发现新生入学后常缺乏专业发展规划,而且大学第一学期高数、英语挂科现象较多。针对这些情况,早在2012年,她倡导成立了“兴趣引导 主动创新”理念的第二课堂“扬帆社”,开设了网页制作小组、平面设计小组、数据挖掘小组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以竞赛促发展,开展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做好学业规划。
她和团队老师们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给学生进行培训和辅导,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谈到当时参赛的经历时都是饱含感激之情。很多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都说“希望培训时间能够更长一些、感谢学校提供这么好的机会”,听到学生的话,她觉得再苦再累再难都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有见证学生成长的幸福感。在带教科研实践班学生时,有一位女生腿摔伤住院治疗,她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学生,在后期带教学习中,为帮她补上落下的课,彭琳单独给她进行“开小灶”,开车送她回寝室,学生与家长对她感激不已。
谈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时,彭林老师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我认为‘四有’的内动力就应该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一如既往的认真工作,坚守理想信念,真正为学生着想,才会愿意不求索取的加倍付出,才会在工作中认真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例如,我在负责大三学生的科研实践工作时,发现学生前期进入项目比较难,缺乏基础实践知识,于是思考如何能帮助他们,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经过多方调研,暑假小学期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在得到学校和学院领导大力支持下,今年暑假期间我牵头负责计算机和医信两个专业暑假小学期活动。4个月的时间里,承担了方案制定、内容确定、报名遴选、活动启动、教室借用、校内实践、省外实践等全部工作内容。活动结束后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所以,只要心里装着学生,我们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彭琳时刻牢记身为教师的初心与使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无私奉献。
疫情期间,彭琳接到三周建五门课的线上资源的通知时,二话没说就投入工作,长达3个月时间里,凌晨两三点才入睡,早上六点多起床成为常态,不分昼夜地重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库、开展协作学习、创设课堂环境、辅以人文关怀等,线上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其中《医学信息学》课程被评为江西省防疫期间本科高校线上教学优质课程的优秀奖。
作为教工一支部书记,她倾心尽力为群众服务,利用专业教研室的优势,发挥引领和育人作用帮助学生。
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她首先组织支部党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法,获得党员们的支持;然后,召集两个专业大一到大三的班干,多次讨论和调研,确保在不伤害学生自信情况下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最后,确定开展“1-1-1”的师生结对帮扶活动,也就是“1位党员-1位班干-1位学困生”形成帮扶小组,要求教师党员列出帮扶计划,同时让班干作为教师助手,及时反映学困生的情况,以便党员教师能实时掌握学困生的变化,并且每月汇报进展,促进学困生转化。
学生感激地称她为“彭妈妈”,当她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感动不已,倍觉使命之深重。每一位学生都是她心中未来可期的人才,为这群孩子付出,她无怨无悔、心甘情愿,蜡炬成灰又如何?
在访谈中,彭林老师提到教学生涯中最令她动容的一件事:“记得在担任2014级软件班班主任时,临近毕业前夕,班上一位男生由于就业压力大,辞去实习单位工作回到家里,每天都躲在家里关着门上网,父母找他,他也不理,也不出去找工作。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父亲给我打来长途电话,让我帮忙和他孩子谈一谈,做做工作。我知道,这位父亲对我这位班主任是多么的信任,寄予了多大的希望。我先多方了解到了这位学生的情况,然后和学生多次电话谈心,像朋友一样的交流,鼓励他,给他提建议,在这样的很多次后,这位学生终于从困顿中走出来了。后来接到这位父亲电话说孩子已经准备去找工作上班的时候,我如释重负,深深感到育人先育心的重要性,体悟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与育人不可分割”。
援藏,并非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神秘的西藏一直吸引着彭琳,想去了解西藏为西藏人民做点什么的心愿在她心中潜滋暗长,所以2018年当学院需要选派一位专业教师到西藏藏医药大学开展援藏工作时,彭琳第一时间主动请缨。
初到西藏,彭琳就感受到了生命禁区的威严,严重高反让她头痛欲裂、肚子疼、作呕,躺在床上吸着氧气,眼泪哗哗地流,但她暗自下定决心: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再艰苦的条件也要坚守,不辱使命,不虚此行!
就是这股信念支撑着她在高反还未全部退去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校领导来看望她时,她向领导和部门同事表态:“西藏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将为打造藏医大信息化建设,提升藏区教学质量贡献全部力量。”
援藏期间,彭琳主要负责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这是藏医大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项目实施前,她跑遍了到学校所有部门,认真调研,摸清情况、听取建议,撰写了好几万字的调研报告,在她不懈努力下,藏医大第一个信息化数据标准文件发布!
藏医大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彭琳还梳理了1300余名师生的工号、学号和名字,逐个核对,没有半点马虎,实现了对OA、图书馆系统集成。统一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中心三大平台的建设为后期1500万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作中,彭琳还把关注的眼光投向了淳朴的学生们,她细心地发现藏医藏药专业的学生除了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外,接触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机会几乎是零,在她的协助下,藏医大举办了首届信息素养大赛,彭琳承担了知识培训、组题、竞赛、讲座、颁奖、主持等全部的赛事工作,繁重的工作她没有半句怨言,因为她明白,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开启教育信息化的新起点。
在和教务处工作交流过程中,彭琳发现学校老师们线上课程的建设基本上处于空白,做得最好的就是有两位老师录制过课程部分视频,基于此,她向教务处负责人提出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在线课程培训,逐步提升老师们的信息化意识,为后期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金课建设打下基础。
高山不语、落雪无声,援藏一年,彭琳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愿意成为一粒种子、成为一团星火、成为一座桥梁,她的援藏工作为藏医大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风雨春秋,春华秋实。十六年如一日,彭琳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奉献,既精于“授业”“解惑”,更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收获了满园芬芳桃李。近几年,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竞赛、省级竞赛各类奖项30余项,获省级“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计算机学院首届“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获江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她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西省防疫期间本科高校线上教学优质课程优秀奖等荣誉,参与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一流课程、省级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
荣获学校首届“师德标兵”称号后,彭林老师表示“首先,要感谢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好时代。在这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环境,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激励下工作和学习,大家积极向上,开创一个新时代。其次,要感谢我们身处江西中医药大学这片教育沃土,有一大批像伍炳彩、蒋小敏这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作为榜样,年轻教师们向着“四有好老师”目标而努力。最后,要感谢每一位倾心奉献的老师们,正是他们的不懈付出和努力,不忘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才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我只是教师中的普通一员,我也和其他老师们一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正是这份执着让我在十几年教书育人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倾尽爱心培养每一位学生。”